主 题 中世紀暖期南海中北部海溫變化的珊瑚記錄
報告人 江蕾蕾碩士研究生
时 间 2018年9月28日(星期五)15:00-16:00
论坛地点 广西大学综合楼 海洋学院1102-1104會議室
摘 要 中世紀暖期(900-1300AD)是距現代全球變暖最近的曆史暖期,探究中世紀暖期的氣候變化特征及成因機制不僅有助于辨識現代氣候變化的自然背景,進一步認識現代暖期的曆史地位,而且能爲未來氣候變化長期趨勢的預測提供曆史相似型,從而提高對未來氣候的預估能力。然而目前關于中世紀暖期在不同區域的起訖時間、增溫幅度、內部波動及成因仍存在較大爭議。尤其是在對氣候變化最敏感的熱帶海洋區域的研究還相當欠缺。
中國南海位于西太平洋暖池的延伸海域,同時也處于東亞季風區,對東亞乃至全球的氣候與環境有著深遠的影響。南海中廣泛分布的造礁珊瑚具有時間跨度大、記錄連續完整、體系封閉性好、蘊涵的信息豐富、可選擇的代用指標多、測定簡便和易于定年等特點,能夠通過骨骼生長參數、穩定同位素和地球化學元素指標揭示高分辨率的古氣候環境信息。其中珊瑚骨骼中Sr/Ca比值被認爲是最可靠的重建古海溫變化序列的地化指標。本研究利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儀,將采自西沙海域永興島的一塊化石澄黃濱珊瑚(Porites lutea)進行高分辨率Sr/Ca比值測試,定量重建了南海中北部中世紀暖期月分辨率的海水表層溫度。
歡迎各位各位老師和同學前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