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武輝/Dr. Wuhui Lin

● Research Interest
Isotopic Oceanography; Marine Radiochemistry; Radi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for marine ecology
● Address
Office 1111, Multi-discipline Experiment Building,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China. Postcode: 530004
E-mail:linwuhui8@163.com
● Education
200509-200907: Marine Science, Bachelor Degree. College of Ocean and Earth Sciences, Xiamen University, China
200909-201507: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h.D. Department of Engineering Physics, Tsinghua University, China
● 個人簡介
林武輝博士,长期从事海洋放射性核素测量与示踪、濱海核電站的海洋放射性監測與評價,是我国首批参与日本福岛核事故后的西太平洋放射性核素调查人员之一,参加中國南极、北极科学考察,足迹遍及四大洋和南极大陆,发表20多篇論文,主持和參與多項國家和省部級項目,多次獲得中國海洋工程咨詢協會、中國同位素與輻射行業協會、中國輻射防護學會、教育部核工程教指委、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的優秀口頭報告、優秀論文獎、優秀作品獎。
l 主要研究方向
1. 海洋(珊瑚礁)放射性核素測量與示蹤
2. 濱海核電站的海洋放射性監測與評價
l 主講課程/Course
1. 同位素海洋學/Isotopic Oceanography
2. 海洋生物地球化學/Marine Biogeochemistry
3. 海洋認知實習/Marine Science Practice
● 論文發表/Publications
1. Lin W, Feng Y, Yu K, et al. Long-lived radionuclides in marine sediments from the Beibu Gulf, South China Sea: Spatial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factors, and proxy for transport pathway[J]. Marine Geology, 2020: 106157.
2. Lin W; Yu K; Wang Y, et al. Radioactive level of coral reefs in the South China Sea[J].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2019, 142: 43-53.
3. Lin W et al, Radioactive impacts of the Fukushima Nuclear Accident on the atmosphere [J].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15, 102: 311-322.
4. Lin W et al, Residual β activity of particulate 234Th as a novel proxy for tracking sediment resuspension in the ocean [J]. Scientific Reports, 2016. 6.
5. 林武輝; 余克服; 王英輝, et al. 珊瑚礁區沈積物的極低放射性水平特征與成因[J]. 科學通報, 2018, 63(21): 2173-2183.
6. 林武輝,余克服,鄧芳芳, et al. 南海現代珊瑚骨骼中放射性核素特征指紋[J]. 中國環境科學, 2019, 39(10): 4279-4289.
7. 林武輝,馮禹,余克服, et al. 北部灣沈積物中放射性核素的分布特征與控制因素[J]. 海洋學報, 2020, 42(2): 143-154.
8. 林武輝,余克服,王英輝, et al. 海洋沈積過程的鈾系放射性核素示蹤技術:物源識別、沈積、再懸浮[J]. 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 2020, 40(1): 60-70.
9. 林武輝,陳肖霞,余克服, et al. 南海島礁工程中建築材料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及輻射水平評價[J]. 輻射防護, 2020, 40(1): 23-30.
10. Lin W, Feng Y, Yu K,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f radioactivity levels and radionuclide fingerprints in typical marine ecosystems of coral reefs, mangroves, and hydrothermal vents[J].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2020, 152: 110913.
11. Lin W, Ma H, Chen L, et al. Decay/ingrowth uncertainty correction of 210Po/210Pb in seawater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adioactivity, 2014, 137: 22-30.
12. Lin W; Yu K; Wang Y, et al. Combination of field-based natural gamma radiation and laboratory-based HPGe gamma spectrometry to investigate the natural radionuclides of a long coral core (928 m) in the South China Sea[J]. Acta Geologica Sinica (English Edition), 2018, 92(Supp, 2): 80-83.
13. Lin W, et al. Radioactive source-term of the Fukushima Nuclear Accident [J].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2016, 59(1):214-222.
14. Liu X and Lin W*. Natural radioactivity in the beach sand and soil along the coastline of Guangxi Province, China[J].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2018, 135: 446-450.
15. 林武輝等,福岛核事故源项评价[J],中國科學:地球科學. 2015, 45:1875-1885.
16. 林武輝等, 日本福島核事故後的海洋放射性監測進展[J], 中國環境科學, 2015, 35: 269-276.
17. 林武輝, et al. 廣西防城港核電周邊紅樹林沈積物是否存在放射性核素富集特征?[J] 海洋環境科學. 2019: 已錄用.
18. 林武輝; 余克服; 王英輝, et al. 罕見的地表低輻射水平區域:珊瑚礁區[J]. 輻射防護, 2018, 38(4): 287-292.
19. 林武輝等,白令海和楚科奇海陆架区的生源物质埋藏通量研究[J],極地研究,2016,28:194-202.
20. 林武輝, 余克服, 王英輝等,南海珊瑚骨骼中228Th/228Ra不平衡及其年代學應用初探[J],中國海洋學會201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17, 119-124.
21. 林武輝等,海洋生物辐射剂量评价方法及应用[J],福建省海洋學會2014年學術年會。
22. 鄧芳芳; 林武輝; 于濤, et al. 海洋沈積物中90Sr的分析方法[J]. 核化學與放射化學, 2015, 37(4): 58-64.
23. 鄧芳芳; 林武輝; 林靜, et al. 海水中90Sr測量的國際比對研究[J]. 海洋環境科學, 2018, 37(3): 448-451.
24. 陳立奇; 何建華; 林武輝 等,海洋核汙染的應急監測與評估技術展望 [J]. 中國工程科學, 2011, 13(10): 34-40.
25. 杜金秋; 王震; 林武輝, et al. 放射性核素水環境質量標准研究進展[J]. 生態毒理學報, 2018, 13(5): 27-36.
l 專利申請/Patent
1. 林武輝; 余克服; 王英輝, et al., 一種鑒別人工海水養殖珊瑚和自然海區生長珊瑚的方法. 2018.04.08 中國. CN201810304743.6
l 其它成果
ü 科研情況
1. 第一作者發表的論文“Radioactivity impacts of the Fukushima Nuclear Accident on the atmosphere”,入選Elsevier數據庫評選的“5 years after Fukushima — insights from current research”評估福島核事故影響專刊推薦論文。
2. 2019年,中國同位素与辐射行业协会和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联合举办的第五届全国核技术辐射安全学术论坛优秀报告奖。
3. 2018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核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國輻射防護学会举办的第三届全国高校学生课外“核+X”創意大賽優秀作品獎。
4. 2017年,中國輻射防護学会主办“中國的辐射水平及影响”,獲得優秀口頭報告。
5. 2016年,中國极地研究中心颁发“極地研究青年優秀論文獎”。
6. 2014年,中國海洋工程咨询协会优秀论文奖。
ü 教學情況
1. 獲得“2017—2018學年廣西大學優秀班主任”。
2. 指导本科生獲得2018年自治區級大創項目,以優秀等次結題。
3. 獲得“2017年廣西大學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先進個人”。
4. 獲得“廣西大學2015—2017學年度師德模範”。
5. 獲得“廣西大學2017年度實踐教學優秀指導教師”。
6. 獲得“廣西大學2015—2017學年度“三育人”先進個人。
l 學術兼職
中國核学会会员、中國海洋學會会员
l 主持(或參與)科研項目
ü 主持項目: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在研),41906043
2. 廣西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在研),2019GXNSFAA185006
3. 廣西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在研),2017GXNSFBA198096.
4. 國家海洋局海洋-大氣化學與全球變化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GCMAC1606.
5. 中國极地战略研究基金, 20120316.
? 參與項目: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41306073,放射性核素示蹤九龍江河口顆粒物動力學及汙染物輸運,2014/01-2016/12,26萬元,已結題,參與
2. 福建省環保廳科技計劃項目,2013R016,福建省核輻射環境監測技術與評價方法研究,2014/01-2016/12,35萬元,已結題,參與
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1205094,基于多核素示蹤技術的夏季南大洋威德爾海顆粒有機碳輸出通量研究,2013/01-2015/12,30萬元,已結題,參與
4.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41106167,北冰洋融冰後上層水體中POC輸出通量的短期變化研究,2012/01-2014/12,28萬元,已結題,參與
5.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41006044,閩南-台灣淺灘漁場上升流區營養鹽垂直輸運的鐳同位素示蹤研究,2011/01-2013/12,22萬元,已結題,參與
6. 作爲主要參與者,參加海洋公益性項目《核電鄰近海域放射性風險評估和管理技術的研究及應用》,項目編號:201505005;2015/1-2019/1
7. 科技部基礎性工作專項,2012FY130200,海洋核應急監測方法與評價標准研究,2012/05-2015/05, 193萬,已結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