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稔,男,1955年生,教授(二級),博士研究生導師,珊瑚礁研究中心總工程師,中國科學院武漢岩土力學研究所、岩土力學與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畢業于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岩土工程專業。現從事珊瑚礁工程地質、海洋土、泥石流、凍土等的工程特性及災害防治領域的研究工作。2013年7月與余克服教授籌建廣西大學珊瑚礁研究中心,2014年1月起被聘爲珊瑚礁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2014年10月起被聘任爲“金樽棋牌高級專家”。
主持科研課題與工程項目30多項,多次擔任島礁建設專家指導現場工作,曾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項,以及國家“八五”科技攻關重大科技成果獎、中國科學院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二等獎、貴州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貴州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各1項。
截至目前,已出版專著1部(《珊瑚礁工程地質》),發表學術論文17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錄70余篇,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0項,實用新型專利10項。
教育及工作經曆
1982年畢業于武漢地質學院地質力學系
1988年任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縣科技副縣長
1997年任中國科學院武漢岩土力學研究所副所長。
榮譽及人才稱號
2008年 獲得貴州省科技進步獎
1997年 被湖北省授予“有突出貢獻的中國青年專家稱號”
1997年 榮獲中國科學院科學技術進步獎
1996年 獲得國家“八五”科技攻關重大科技成果獎
1993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1987年 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學術兼職
湖北省土木建築協會副理事長、《土工基礎》雜志主編
《岩土力學》雜志編委
中國第四紀科學研究會珊瑚礁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土力學及岩土工程分會副理事長
中國地質學會工程地質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
湖北省土木建築學會副理事長
學術成果及代表性科研項目
自1982年以來,汪稔研究員長期從事海洋土、泥石流、凍土等的工程特性及災害防治領域的研究工作,先後創造性提出基于南沙海區珊瑚礁工程地質和工程動力環境評價,考慮顆粒破碎及剪脹剪縮特性的鈣質砂樁基承載特性研究方法;
提出青藏鐵路多年凍土凍融過程的結構性模型及保護凍土相對穩定性的土質改良措施;
提出運用土力學、流體力學、能量平衡原理和邊坡穩定性分析雨水動力作用下泥石流物源彙集災變的力學機制研究方法。
“八五”南沙群島綜合科學考察工程地質專題;
“九五”南沙群島綜合考察-南沙海區珊瑚礁工程地質和工程動力環境評價專題;
“九五”國家攻關項目-珊瑚礁工程地質及動力環境對島礁工程的影響研究;
中科院“九五”重點項目-鈣質土海域海底油氣管線的工程評價及整治對策;
瓊州海峽鐵路輪渡工程北港防波堤結構性軟土地基特性及爆炸法處理後穩定性的試驗研究;
鈣質砂的破碎機理及樁基工程承載性狀的研究(40272121)”;
局地泥石流物源逐級彙集災變機制與擇級控制理論研究(40672193);
十五“國家攻關項目”珊瑚礁鈣質土的剪脹和顆粒破碎耦合機理與本構模型;
國家863項目“正壓沖固平台中間試驗灌漿與坑型測試;
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重大項目“青藏鐵路多年凍土凍融過程的結構性模型與溫控關鍵技術研究”專題;
973課題“內外動力耦合作用下地質災害的演化及其對工程安全的影響;
國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海洋土的工程特性及其地基的变形机理研究”;
“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南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区资源环境调查技术及应用研究”